留学?考研?考研留学如何“无缝衔接”?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 美国研究生专业解析系列----BA

  • 乌鲁木齐 刘琦
  • 2021-12-24 16:0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 马来西亚博士含金量高不高?

  • 乌鲁木齐 刘琦
  • 2021-12-12 16:0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活动预告: 你忽略的宝藏大学----香港岭南大学

  • 乌鲁木齐 张绮瑶
  • 2021-12-03 16:00
查看详情

专家讲座澳洲八大里的20个低学费专业盘点

  • 乌鲁木齐 马尔莎
  • 2020-09-28 16:00
查看详情

  转眼就到了快放暑假的时候,作为考研进阶的强化期,暑假也是留学的备战关键期。2022考研时间在2021年12月底;而国外各高校的申请截止日期是12月至次年3月,具体因专业而异,早的11月或12月就截止。

  无论是考研还是留学,须知迎接我们的都是一场持久战,尤其是同时准备考研和留学申请的同学,不能让焦虑左右自己,不如踏实努力,按照计划一步步来!

  注意,考研+留学两手准备势必要占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一定要越早越好,最好大二就能开始。到底如何让考研留学“无缝衔接”?

  大三上学期

  留学和考研的初期准备阶段,选定想要申请的国家,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策略。

  大三上学期可以把重点放到雅思/托福,GMAT/GRE这些标化考试上。另外,大三是绩点提升关键阶段,不要忘了GPA是根本。

  同时,大三上学期是考研复习的基础阶段,制定能提高自己复习效率的作息时间表并执行。第一轮的任务是打基础,扎实看书,不急于做模拟题。在此阶段,考生可以将自己的资料总结后形成自己的备考笔记,构建复习的知识框架。

  虽然留学和考研是不一样的领域,不过在英语部分还是相互贯通的。尽管题型不同,但是对词汇量这部分要求有大量的重合部分,这一学期可以把复习重点放在背单词,做阅读,提升英语的总体能力。

  大三下学期

  留学和考研的复习计划在同步实施中,同时有几件事需要在这个学期完成:

  · 进行雅思、托福等考试的刷分

  尽量提早把这些标化成绩先考出来,否则一旦考研失败还是没有退路。

  · 保持较好的GPA,争取更高

  就算最终没有选择出国的道路,那么学校的本科课程也能帮助你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对考研复习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 利用好大三的暑假

  之前没有参与过任何科研或实习的同学,在大三的暑假一定要抓住机会,积极主动联系教授或院系,争取到实验室参加科研项目。

  同时暑期是考研复习的强化阶段,在此期间需要对重点内容、关键词句、疑难问题进行勾画,以加深记忆,也利于后期重点复习。

  · 开始联系写推荐信的老师。

  大四上学期

  进入考研复习&留学申请的白热化阶段。

  一般8月开始各院校会陆续发布当年研究生招生章程,考研初试时间、网上报名时间、打印准考证时间等重要信息一定要及时了解,包括考研招生专业目录和考试大纲。这个阶段为专业课复习的提升阶段,公共课进行查漏补缺。

  而此时,备战考研的你一定要抽出时间确定留学申请院校,并与顾问老师着手一系列的文书工作,比如个人陈述、简历等。虽然申请材料繁杂,但你前期准备充足的话,这些事项不会花费太多时间。这时多跟自己的顾问老师保持沟通,准备递交申请事宜。

  注意,大四上学期的期末既是考研开考时间,也是留学申请截止时间,一定注意不要错过申请的Deadline。

  大四下学期

  最紧张忙碌的阶段已经过去。年初的时候考研的初试成绩会公布,如果成功过线,则会接到学校的复试通知。一般复试在3月份左右,复试过后不久就会得到是否被录取的结果。同时,3-4月份也是留学申请出结果的时期。这一阶段,将会接到国外学校的入学通知书或拒信。

  国内或国外的录取通知,只要成功收到任何一个,“做两手准备”的计划就宣告成功了。更好的结果是两条路都成功地被录取,那么你就可以彻底高枕无忧,美滋滋地选择自己更热爱,更适合的方向。

  不过,考研或留学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就已经够难的了,何况两个同时进行,所以大家也能看出期间的忙碌,没有科学与合理规划,很容易出现手忙脚乱,暴露出准备不足的bug。

留学活动报名中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